從一把泥刀走天下,到貢獻隨州GDP7%,隨州建筑行業逐步從一個傳統基礎產業發展成為一個支柱優勢。
據統計,我市建筑業共實現總產值338.63億元,比“十一五”末的39.3億元增長近300億元,年均增幅在23.7%以上。在全市地稅繳稅百強企業中,建筑業企業達到17家,建筑業稅收近10億元,占全市地稅收入的半壁江山;吸納就業人員由3萬多人增加到6萬人;建筑業還帶動了建材、化工、機械等50多個相關產業發展。
迅速崛起的“集團軍”
端詳我市建筑產業發展的曲線圖,一個個主要經濟指標連點成線,恰似搏擊長空的雄鷹,昂首直上、奮飛萬里。
剛成立地級隨州市之初,隨州城市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,福建錦榕公司率先進入隨州“吃螃蟹”,點燃了隨州房地產開發的星火。當時,全市各類建筑企業只有41家。僅僅過去五年,我市新增建筑企業68家,發展至180多家,成為神韻隨州建設的主力軍。
從產業帶動來看,建筑業還牽引著建材、裝飾、化工、家電、運輸等50多個行業發展。而最為明顯的是,建筑業的興旺帶動就業,一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參與到建筑行業之中,幫助一大批人走上發家致富之路。
湖北三箭,從一個小的工程承包公司,在建筑業發展的浪潮下,逐漸成長為知名企業、集團。如今,三箭已擁有一級資質,隨州規劃展覽館、濱湖體育運動場等一批地標性建筑,均出自三箭人之手。同時,三箭的成長,也帶動了隨州城市天際線的不斷刷新。
據悉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市創省、市建設優質工程200余項。從業人員結構逐步合理,我市目前共有一級建造師37人、二級建造師815人、項目經理1410人。
市住建委主任劉澤富說:“建筑業輻射能力之強,帶動產業附加值之高,是典型的一業興帶百業旺的支柱產業,其支柱的地位越來越突出!
轉型發展的“先行者”
建筑業總體上仍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,面對“全面深化改革”“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”的新常態,推動經濟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續發展,建筑業如何轉變發展方式、該選擇什么樣的路徑、確立什么樣的目標?
隨州的回答是:由傳統建筑產業向現代建筑產業轉變,企業經營戰略由單一經營向多業并舉、多元化發展轉變。
原來,一提起建筑業,人們想到的就是蓋房子,就是“烏煙瘴氣”的施工現場,而如今的建筑業有著前沿的理念、戰略的眼光、先進的技術……不斷提升著“顏值”。
在新開工的隨州農商行工地看到,周圍全副武裝 “圍擋”,所有的工種在規定區域內進行,場地整潔,定期開展灑水降塵,沒有飛舞的揚塵。在拆遷的過程中,用噴淋設備杜絕粉塵二次污染。
當前,我市深入開展“文明工地”創建,基本實現了“圍擋封閉、路面硬化、裸土覆蓋、噴淋降塵、車輛沖洗”的目標,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圍擋、道路硬化達100%,裸土的規劃、覆蓋或綠化率達到90%以上,噴淋降塵設施得到推廣使用。
認真落實勞務分包及勞務用工管理制度,與市總工會、市人社局共同推進農民工合同制、社會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制度、農民工工資支付等制度。去年,先后清欠工程款1.2億元,清欠農民工工資7600余萬元,有力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。
住宅產業化作為一種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,對傳統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建造方式是一次顛覆性革命,通過標準化設計、工廠化生產、機械化安裝、信息化管理,能夠實現我市建筑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。
為學習先進經驗,我市多次組織人員外出考察學習,正在謀劃建材產業園,按照“一園十基地”規劃,重點打造十大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特色基地,推動建筑產業綠色發展。
擴大開放的“排頭兵”
隨州建筑企業,帶動本地發展的同時,也積極走出去,在外樹立了口碑和品牌。
目前,建筑業由單一的房屋建筑施工,發展為以房屋建筑施工為主,涵蓋市政、公路、裝飾裝修等5類施工總承包、17類專業承包及建筑勞務分包的綜合行業。
湖北三箭積極走出去,深入開辟河南市場,成功地接下一個部隊營房建設任務。通過標準化、文明施工,打響了三箭的口碑。如今,三箭已在河南占據了一定的市場,成為當地開發企業競相邀請的對象。同時,大地、環宇等一批建筑企業在湖北境內開展業務,叫響了隨州的品牌。
據統計,我市先后有25家企業和43名項目經理 “走出隨州”,進入北京、河南、廣東、新疆、西藏等13個省市、自治區建筑市場,為我市建筑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。
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,工程承包是我市企業走出去的主要途徑。很多企業通過工程承包站穩腳跟后,又不斷在制造業、礦業開發等領域拓展,極大增強了我省利用“兩個市場”“兩種資源”的能力。
不僅如此,隨州城市發展,也吸引了眾多外地開發企業、建筑企業的進駐,為我市建筑業水平的提升帶來動力。
記者在隨州中心醫院新園區看到,該工程由中天建設集團承建,其規范、文明施工成為隨州建筑安全和質量管理的標桿,也成為眾多本地企業學習的樣板。 “外地大型建筑企業的進駐,為我們帶來了經驗和標準,不斷提升著我們的管理水平!彪S州市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吳志冕表示。今后五年,我市建筑總產值年均增幅將達到10%左右,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環境形成,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將達到20%。